溯源 | 传统文化里的投资哲学


熙山原创作者:蔡杨


四时之歌


载芟载柞,其耕泽泽。千耦其耘,徂隰徂畛。——《周颂·载芟》


中华上下五千年,农业一直是华夏文明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从植五谷,养蚕缫丝,筑屋挖井到近现代的土地改革,农业、农民、农村截止目前依然是社会民生中一个关注的点。绵长的历史孕育浓厚的文化,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沉淀为文明,而积淀自有其瑰宝。


过去一个月,全球股市经历了一个频繁见证历史的3月,正值春生刚过,夏长初成。


春生,夏长,秋收,冬藏,此语出自司马迁的《史记· 太史公自序》: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。此语诠释了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,也经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过程。《史记》继承先秦唯物主义思想传统,这句话也是对自然世界客观规律的肯定。


正所谓道法自然,万法归一,投资之道亦是如此。则,何为投资里的耕耘、收作?我们把这两个模型做一个对比:


可预期


投资就像播下一粒种子,除非基因变异,否则,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是可以预期投资结果的。一粒麦苗断然不会结出一颗大西瓜,更不会长成一棵大树。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价值,为整个大地的生机贡献自己的一抹颜色。同理,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轨迹,投资里没有100%这个数字,但一定是有某种程度上的可预期。标的的可预期性构成了构建投资组合的基础,才有了绘制一整幅山水的底气。


春生


在可预期的基础上,选择最大概率成功的那一粒种子。投资的落脚点终究是资产,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称为资产。资产的定义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未来现金流,这也是企业的价值所在。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更好的是,很多企业的发展阶段已经处于能看清位置的阶段,而不需要我们真正在种子还未萌芽就去识别未来,这一点远远降低了难度。


 


夏长


金融系统存在的最大作用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,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整体价值,更大意味着新东西的产生。而价值的创造不会在一朝一夕间产生,如同禾苗不会在一夜之间长大。企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节奏和周期,对不同企业的经营节奏采取不同的观测与跟踪,以便判断其是否健康生长。


收作


收作的前提是上文所言的可预期,正因为可预期,才有收作的动作。而如果无预期,也谈不上收藏。与四时不同的是,投资的周期与日历年无关,而是与预期和企业的经营节奏有关。秋收,冬藏,储备更多的粮食以待来年的丰收。另外一点不同是:市场是多种预期叠加的结果,这种叠加性让价值与价格的波动拉大,能把握是锦上添花,不能把握是人之常情。


承受了太多负面信息的3月,莫不是一个播种的好时机。



无欲则刚


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——《桃花源记》



隐士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有特色的一部分,里面蕴含的出世之道与西方文明崇尚的英雄主义表现截然不同。然,历史上大多隐士实则是有入仕之心而不遂的背景。学而优则仕,这对于追求报效国家胜于个人自由的传统思想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。由此,出世之道却可以经世致用,有其内在的逻辑。


 


无欲则刚典故出自论语。子曰:“吾未见刚者。”或对曰:“申枨。”子曰:“枨也欲,焉得刚?”


为何一个人欲望多了,就没有了刚强?


用数学的角度看,因为人在大多数情形里,都是在有限域里解决问题。我们的时间有限,精力有限,认知有限,可投资的资金有限,心理能承受的亏损有限,能得到的资源有限,诸如此类。而欲望无限。


所以,尽可能地设定约束条件可以得出这个范围里的最优解,也就是巴菲特的能力圈和不懂不做的概念。有限域里最优的不一定是全局最优,但一定是我能达到的最好。


而对于芸芸众生的我们,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,莫不也是一种识己之道。从这一点看,历史上诸多入仕不遂的隐士反而在世外找到自己的一番天地,怡然自得,给后世留下不少书香传承。

 

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无论是曳尾于涂的快乐还是鲲鹏展翅的遨游,美好的事物总是太多,也是最值得我们投入我们有限的资源紧迫做的事。此,不亦逍遥乎?